棉业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来源:安徽税务筹划网 作者:安徽税务筹划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要:一、内容提要 周口某县XX棉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3年4月,2004年4月19日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100万元,主营棉纱。有纺纱机36台,生产规模15000锭。有生产员工120人。主...
  一、内容提要

  周口某县XX棉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3年4月,2004年4月19日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100万元,主营棉纱。有纺纱机36台,生产规模15000锭。有生产员工120人。主要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属县级重点监控企业。2005年1月~12月申报销售额22659564元,缴纳增值税350011元,税收负担率1.54%.2006年1月~6月份申报销售额13290903.78元,销项税额 2249753.55元,进项税额2092940.17元,缴纳增值税166513.38元,税收负担率 1.25%.

  按照周口市国税局专项整治总体安排,县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评估小组从2006年7月20日至25日对该公司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历时六天,取得了突出成绩,共评估入库增值税218466.71元,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4150.87元。评估后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达到了2.6%,提高了1.35个百分点。

  二、案例介绍

  (一)分析案例

  1、选案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局“深化税收分析,强化税源管理”会议精神,规范农产品抵扣企业税收管理秩序,严格按照《周口市国家税务局开展农产品抵扣企业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整治内容和方法分析进行评估,该企业属于县级重点税源。但税负分别与全市、全省、全国相比差别较大。于是,评估人员将该企业列入重点评估对象,开展了纳税评估。

  2、信息采集及基础分析

  2006年7月,评估人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行业特点及经营规律,广泛采集各种涉税信息,认真与V2.0数据信息分析,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从CTAIS中和“一户式”中调取了企业的纳税相关数据资料,对企业的2005年1月~12月和2006年1月~6月份企业税收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该企业属于棉纺织行业,全省行业平均税负为2.57%,企业2005年1月~12月申报销售额22659564元,缴纳增值税350011元,税收负担率1.54%.2006年1月~6月份申报销售额13290903.78元,销项税额 2249753.55元,进项税额2092940.17元,缴纳增值税166513.38元,税收负担率 1.25%.与全市相比低0.69个 百分点,与全省相比低1.32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低2.39个百分点。

  3、发现疑点

  ⑴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005年12月底资产总额为15291152.5元,其中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09200元,存货为7041301.8元,预付账款为854000元;负债总额为7404722.33元,其中预收账款余额为2078660.3元

  2006年6月底资产总额为16594821.87元,其中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613020元,其他应收款为500000元,预付账款为854000元,存货为9197571.4元;负债总额为8724288.92元,其中预收账款余额为5582378.2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企业存货余额较年初增加2156269.6元,预收账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503717.9元,属不正常现象。

  ⑵参照县局从县供电局提供的企业用电信息采集表,2005年度,企业累计耗电2857967度,金额1800519元,生产入库产成品1284吨,2006年1月~6月份,企业累计耗电1862757度, 金额 1117654元,生产入库产成品721.69吨; 用电量与产量明显不能配比,明显存在疑点。

  (二)实地调查

  1、从外围入手分析疑点的可能原因

  评估前,为对企业的基本生产情况详细掌握,评估人员首先了解了该企业的纺纱工艺是环锭纺。其生产工艺流程为:

  原料 → 清花 → 梳棉 → 并条 →粗纱 →细纱→ 槽筒(摇纱→包装 ↓ ↓
   废棉 废棉

  评估中,为详细摸清企业的纳税情况,评估人员从多方面认真了解情况:一是货物流查证法。通常情况下,重点税源企业存货较大,实地盘点有可能存在漏洞。于是评估人员改变过去对大企业就账论账的检查方法,将货物流查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运用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到生产经营车间和货物保管处取得一手信息,与账务记载情况核对,寻找突破;

  二是外部信息利用法。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到电力部门查证电费信息,按照动力费用占产品成本的绝对数额或比例,查实企业生产和销售量。

  三是资金流查证法。查看往来科目发生额是否有逐步增大、减少等异常情况,通过控制资金流取得企业信息。

  2、查阅会计资料、利用多种方法进一步确定疑点

  从7月22日起,评估人员首先对企业的货物流进行了查证,但因企业规模较大,查实货物库存难度较大,评估人员通过1天的实地盘点,才将企业甲仓库的库存产品查验完毕。经查,截止2006年7月,该企业一号仓库库存原材料金额3245998元;库存产成品1587823元。但当评估人员对二号仓库进行盘点的时候,发现企业货物推放杂乱,很难进行盘点,根据经验,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实地盘点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准确性不高,又何况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货物已入库,但财务未入账的数据,仍然不能确定企业少计多少销售,并极易为约谈举证造成困难。评估人员经过最后商量,放弃了通过盘点找差异的思路,决定兵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种方法(外部信息评估法)进行评估,一路通过第三种方法(资金流评估法)寻找突破。

  ⑴外部信息评估法。

  根据采集的企业有关信息,按照建立的行业评估模型评估指标进行数据测算,再与企业账面记载的有关生产入库产成品相核对,从中找出企业存在的差异。

  模型一:根据动力(电力)耗用定额模型进行测算:

  评估期产品生产量=评估期耗用电量/单位产品耗用电量定额

  2006年元至6月份产品生产量=2006年元至6月份耗用电量/吨成品纱耗电量=1862757/2337.09度=797.04吨

  模型二:根据主控模型-投入产出率进行测算:

  评估期产量=评估期原材料耗用量×投入产出率

  =909吨×88%=799.92吨

  ⑵资金流评估法

  在资金流评估中,评估人员发现资产负债类科目2006年6月份预收账科目贷方发生额达558万多元,明显增大,属不正常现象,比以往月份明显增大300多万元。

  综合以上外部信息评估法和资金流评估法,评估人员认为,企业可能存在预收账款后发出商品而少计收入的事实,遂与财会人员进行了约谈举证。

  (三)约谈举证

  针对以上企业存在的疑点,根据掌握的情况,评估人员向企业下发了《税务约谈通知书》,与企业法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了深入约谈。评估人员站在税企和谐沟通的立场,向企业财务人员详细讲解了相关的税收政策规定。在约谈中,企业财务人员称自己正常纳税,没有违法事实。针对这种情况,评估人员不急不躁,平心静气讲税收政策、财务会计制度,在事实面前,该企业法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最终不能自圆其说,终于承认2006年6月份发往江苏省南通市两个企业32支型号的纱有近76吨,由于预收该企业账款,在发出商品后没有及时计提销项税额,造成企业2006年6月少申报缴纳增值税218466.71元。

  (四)评估处理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及《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纳税义务和发生时间的规定,企业自查补缴增值税税款218466.71元,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4150.87元。评估后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达到了2.6%,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税负。

  三、纳税评估建议

  1、纳税评估要强化外部信息应用。要从企业的用电量、用煤量及主要材料使用量入手,找准其准确的耗用产出比,计算其产量、销量、税金、利润。通过此项评估案例,评估人员充分认识到利用外部用电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进行有关数据比对,是日常纳税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2、要加强对税源的日常监管。强化国税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实施实地察看,及时掌握企业的供产销情况。

  3、深化V2.0信息应用。作为基层国税分局,要勤于利用、善于利用V2.0系统的海量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V2.0成为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四、本案点评

  1、评估人员对企业进行了耐心的、诚心的政策辅导,使企业认识到在一些财务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规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由于评估人员辅导精心,保证了税款的及时入库。

  2、县局对评估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对,并制定了农产品抵扣企业投入产出比预警制度等制度。通过开展纳税评估,明确了日常管理的重点。使巡查巡管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了税源监控,降低税收风险,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