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体检报告”怎么用
核心提示 基于防控税务风险、加强内控和完善税务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企业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出具涉税报告。一些有价值的涉税报告,价格不菲。对企业来说,涉税报告相当于企业的“税务体检报告”,如何有的放矢地用好这个报告,大有讲究。 最近,福建某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高级经理陈先生,把一年来的涉税报告从文件柜里找出来,按照不同项目分类整理后,开始系统梳理企业2019年的税务管理短板,并据此安排2020年的重点工作。在陈先生看来,公司2019年购买这些涉税报告花费了数百万元,可谓价格不菲。每年年终,他都会把这些报告梳理一遍,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挖掘并发挥好涉税报告的价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企业财税负责人的共识。 涉税报告:其实是“税务体检报告”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易瑾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高丽霞,正带领团队为一些企业提供企业所得税审核服务,帮助企业做好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准备工作。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项审计、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鉴证、税务内控咨询服务等业务,也是高丽霞最近的工作重点。 高丽霞告诉记者,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可以从事的涉税业务作了正列举。2019年1月,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在此基础上,发布了12项执业规范,对涉税业务做了分层级、分类型指引。 记者梳理《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12项执业规范后发现,目前,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涉税业务,主要包括纳税申报代理、专业税务顾问、涉税鉴证和纳税情况审查等。总体来说,不同业务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梳理、检查或审核,进而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或是税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并基于分析结果,向企业提出相关的税务处理或改进意见——这就是业界俗称的涉税报告。 涉税报告一般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涉税信息为依据,分析企业税务风险,指出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中汇盛胜(北京)税务师事务所技术总监孔令文介绍,简单来说,涉税报告相当于企业的“税务体检报告”。在企业实际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近似的情况下,涉税报告的薄厚,可以直观看出企业税务风险的多寡。企业税务风险点越多、需要调整或规范的事项越复杂,拿到的涉税报告就会越厚。 实务中,不少企业都会聘请税务师事务所出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咨询报告》。税务师会基于企业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凭证(发票)、其他涉税资料等进行审阅,最终对企业填写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作出评述,并出具鉴证报告。 高丽霞说,这样的咨询报告,就是一份典型的涉税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一般会重点突出以下内容:企业具体业务是否存在税会处理差异,政策依据是什么,应如何进行调整;企业是否存在可能的涉税争议事项,应如何应对;企业所得税与其他税种间的勾稽关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进行调整;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是否已经充分享受等。 除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咨询报告》,比较常见的涉税报告还有《纳税情况审查报告》《税务管理建议书》《税收策划报告》《税收方案分析报告》《税务风险报告》《税务审计报告》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些涉税报告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融资、重组、上市等切身利益,企业往往会要求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出具有利于自己的涉税报告。但是,基于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和职业操守,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在与企业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会出具保留意见的涉税报告。“建议企业正视涉税报告提出的问题,不要掩耳盗铃。”有关专家说。 举一反三:系统盘点潜在税务风险 记者了解到,不同的涉税报告,收费差别比较大。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承接企业涉税业务,会结合具体的业务类型、企业资产规模、预计项目耗时长短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费用,金额在数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既然企业花了钱,就应该把涉税报告用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举一反三,系统盘点潜在税务风险。”高丽霞说。 甲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并且每年都会获得一笔地方财政补贴。甲公司下设生产公司和销售公司,这些子公司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毕马威中国税务总监叶淑芬为甲公司提供税务咨询服务时,发现甲公司通过不合理的商业安排,将利润集中在享受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其他子公司却连年亏损,没有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叶淑芬分析,甲公司的这种交易模式,存在很大的税务风险。一方面,甲公司与下属生产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很可能存在转让定价风险;另一方面,甲公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甲公司销售收入总额过大,很容易导致这一条件无法满足,进而影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叶淑芬说,当看到她提供的涉税报告时,甲公司负责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着手整改。 叶淑芬在与一些企业管理层和财务负责人的沟通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企业财务部门只追求完成基础的核算工作,不重视涉税报告披露的涉税问题,那么企业在税务风险防控和税收优惠合理适用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疏漏;如果企业财务部门能够看到税务管理的价值,重视涉税报告中披露的税务风险,其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就相对完善得多。 其实,对于涉税报告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方面的价值,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和《分行业、分事项税收风险分析应对指引》,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明确规定,企业可以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根据本指引和相关执业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向税务机关出具评估报告。 鉴于涉税报告在帮助企业识别和分析税务风险方面的重要价值,有关专家建议企业,拿到涉税报告后,不要只是简单翻翻便束之高阁,而应注重研究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识别和分析税务风险的方法,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系统梳理,找到税务风险产生的根源所在,从而为后续完善税务风险控制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有的放矢:完善税务内控薄弱环节 实务中,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会根据企业的行业特性和业务特点,帮助企业梳理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点,并制定具体业务的税务指引手册,帮助企业增强税务风险管控意识,提升税务管理的整体效能。 叶淑芬建议条件允许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从企业内部税务规范需求角度出发,设置发票管理、纳税申报、风险评估、税务知识库等模块,一方面帮助企业完成日常的税务申报和合规工作;另一方面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掌握日常税务风险管控情况,实现业财税系统的全数据拉通、一键统一发票信息、全税种自动申报、税务风险智能预警等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在天津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的马女士,对企业如何利用涉税报告管好风险很有感触。她所任职的W公司,是一家产销研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人员时常需要到全国各地洽谈业务,差旅费支出一直是公司的重要成本之一。马女士告诉记者,自2019年4月1日起,企业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其进项税额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对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企业也按照政策的具体要求,调整了差旅费用报销流程,对飞机票、火车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分类管理,并计算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 2019年底,W公司聘请了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为自己进行纳税情况审查。最终,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报告充分肯定了企业票据管理的合规性。不过,报告书中的一条提醒,却让马女士发现了企业实际管理中的一个“盲区”:企业每月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与测算模型之间存在差距。经过梳理,出现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业务人员图方便,在通过网络购票平台购买飞机票时,直接选择由购票平台开具电子发票,而购票平台开具的电子发票税目为“旅游服务”,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也就无法抵扣。 拿着事务所出具的涉税报告,马女士对如何完善公司报销流程有了更加详细的思考。后来,W公司财务部制作了一份差旅费票据管理指南,建议业务人员在使用网络购票平台购买飞机票时,尽可能点击寄送行程单等报销凭证。与此同时,W公司还在内部报销系统中设置了提醒窗口,对内部报销系统进行了优化。 最近,一家国有企业找到高丽霞,希望她能帮助其开展老旧厂房改造项目。这家国有企业税务合规的意识很强,十分关注改造支出的摊销问题,希望能找到一种既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又能做到税务合规的核算方式。根据企业的诉求,高丽霞向企业提供了一份涉税报告,对不同区域、不同改造方式的政策执行口径进行梳理,帮助企业作出选择。“利用这份报告,更有利于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降低税务风险。”高丽霞说。 叶淑芬建议企业,要利用好涉税报告中的分析建议,制定经营发展战略。尤其是一些业务遍布全国,下属子公司较多的企业,涉税报告中的下属子公司盈亏情况、税负变动横向比较及原因分析等内容,都是企业管理层应该关注的内容。举例来说,一些子公司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较多,长期占用企业资金,除关注涉税报告中对后续处理的提醒外,企业管理层还应重点关注涉税报告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究竟是由于子公司前期投入过大,还是当地销售情况不佳,以制定下一步的经营发展战略。 孔令文说,许多大中型企业一般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重视对各环节税务风险的管控。因此,提高执行效率,把税务风险管控体系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是这些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举例来说,企业签订业务合同,需要在签订合同的30日内计算缴纳印花税,企业应对内部业务流转流程作出设计和改进,细化时间要求,强化合同审核及流转程序,将合同在签署后一定周期内提交至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按时完税。“从实践看,涉税报告有助于企业不断提高税务能力,有助于建立、健全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企业的确应该用好,让花出去的钱更有价值。”孔令文说。 |
上一篇: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易错事项解读
下一篇:48号公告实施,纳税人迎三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