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十大成本控制的指导思想
经济下行加上疫情肆虐,企业接下来要设法降本增效、拼内力了。现在几乎所有行业都产能过剩,那些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的企业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会占尽先机。成本居高不下的企业则会困难重重,甚至干不下去。本文就为您分享企业降成本的思路。 (一)战略成本控制 思路:不盲目扩张,不搞多元化,不上下游通吃。 战略关乎未来,首先要明确一点,战略成本不能随意削减。如果不能抓住战略机会,即便一分钱不花也要输个精光。华为的预算管理,强调战略成本单列,把战略投入与经营投入分开,不能为了降低眼下的成本费用而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企业避免战略失误,最关键的是两点:第一,机构不追求大而全;第二,不盲目扩张,不要搞多元化,不上下游通吃。 很多企业做大后,热衷于组织扩编,什么都自己做。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会拖累企业。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企业可以考虑将非核心事项外包给相应的专业企业。 外包降成本最常见的四种形式:①生产外包,富士康就主要承接这类业务,又叫代工;②销售外包,又叫代销,我们熟知的用友公司,其软件销售主要由代理商负责,用友不直接面向消费者;③客户服务外包,产品售出后,产品安装、维修、客户咨询都交给第三方做;④后勤外包,最常见的有班车、食堂、物业外包。 外包并不必然降低成本,毕竟增加了一道交易环节,承包方也需要有利润。外包降成本应通过剥离非核心职能提升公司运作效率来实现。一方面,外包可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提升、出错率降低;另一方面,公司可以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团队更加精炼。 再来说多元化的弊端。举个例子,一个搞房地产开发的,拉上几个资本大鳄,就敢搞电商大平台与金融平台,这叫不叫乌合之众。做自己的本行,做自己最熟悉的业务不好吗?企业不要轻易跨界,不要轻易搞多元化,因为前人的教训已够多了。但这些没有用,还是有“成功”的、“成名”的企业家不信邪,自信心爆棚,要试水,一试就成了新的笑柄。 错误的战略一旦做出,成本就会形成,而且会持续数年。对企业影响尤大,伤害尤大。 (二)人工成本控制 思路:保持用工人数的饥饿感,提高人均产出。 控制人工成本的思路有三个:第一,降低员工平均工资;第二,减少员工人数;第三;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前两个思路是最容易想起来的,也是实操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工资具有刚性,员工有《劳动法》的保护,降薪与裁员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万分艰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没法降低员工平均工资,没法减少员工人数,只是做法要提前、要趁早。譬如选择在薪酬洼地注册公司、招聘时严格控制编制。另外,在薪酬设计上逐步淡化工资刚性,建立弹性工资制,也是控制人工成本的不错选择。具体做法如,对生产工人采用计件工资或者计时工资,对销售人员采取“零底薪、高提成”的工资模式,对行政管理人员采取“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模式。 我最推崇的控制人工成本的方法是,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人均产出率。工资高,不见得人工成本高。高工资与高利润,这对矛盾是可以统一的。要实现这个统一,前提是单位人工成本的产值要高。这就需要企业逐步淘汰低产出的员工,华为的末位淘汰就是秉持这一理念。 (三)日常费用控制 思路:预算控制为主,以节约为基本指导思想。 控制日常费用,首先要区分费用明细科目的性态,看费用明细是否与公司业务关联。直白点说,就是看费用是否随公司销售规模变化而变化。如果费用科目与公司的业务关联度高,该费用科目应该做成弹性预算;如果费用科目与公司业务的关联度低,该费用科目宜做成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控制比例,固定预算控制总额。 (四)产品成本控制 思路:以设计成本为牵引。 产品设计可以决定产品生产制造阶段,至少70%的成本。在设计环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这是生产制造型企业必要的降成本思维。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重点应该做好三件事。 第一,让所有的原材料都物尽所用,避免浪费。就像我们做一件家具,应尽可能根据木头和板材的尺寸设计产品的尺寸,不要让我们的原材料出现无用的断头。 第二,尽量去除产品的冗余功能。一方面,要强化产品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要去除顾客不使用的功能。这样做是为了追求产品的性价比最高。就像我们买一部高端手机,价格近万元。可这部高端手机有许多的功能我们始终用不上,这些用不上的功能,我们同样也要为之买单。品的冗余功能对消费者而言是经济的,对厂家而言是会增加生产成本的。 第三,不要进行产品功能的过度开发。商品固然应该追求技术领先,但这种技术领先是以实用为前提的,并非要对技术追求精益求精。譬如5G出现后,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两秒就够了。在技术上,甚至可以做到一秒就可以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从两秒到一秒的进步,需要有巨额的研发成本投入,这些研发成本一定是要分摊到产品中去的,顾客势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实际上这样的产品功能改善,顾客的获得感并不强,因为下载电影两秒与一秒的区别,顾客并不敏感。 (五)生产成本控制 思路:杜绝浪费,规模生产,以提升生产效率为主导。 真到了生产阶段,降低产品成本的作为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说做不到。如果你的企业真地做到了,一般只有两个情形:第一情形,以往管理很乱,现在通过加强管理避免了浪费、裁汰了冗员,提升了效率;第二种情形,以往生产量不饱和,平均每单位的产品分摊的人工成本与制造费用高,现在实现了规模效益,平均成本降下来了。 生产阶段降成本应以提升生产效率为主导,一方面是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
下一篇:快周转的4个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