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安徽税务筹划网 作者:安徽税务筹划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要:一、关于时点数和时期数的问题 财务分析中各项指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
  一、关于时点数和时期数的问题

  财务分析中各项指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可见,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日期”, 即时点数, 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会计期间”, 即时期数。从理论上讲, 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 起点一致; 时期数和时期数比较, 时间跨度一致, 由于口径一致, 直接从报表上取得数据即可, 但时点数和时期数由于口径不一致, 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需要进行换算。下面以常用的指标进行说明:

  ( 一) 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 例如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总资产增长率(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等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期末数据, 即时点数, 便可计算出结果, 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 比如速动资产、本年总资产增长额, 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

  ( 二) 时期数与时期数比较

  主要指利润表数据之间的比较, 例如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营业利润增长率( 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等指标, 个别指标还包括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数据之间的比较, 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一定期间内的数据, 即时期数便可计算出结果, 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 如息税前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再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 三) 时期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 前者如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报酬率( 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等指标, 后者如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流动负债) .这些指标的共同特点是, 分子是时期数, 分母是时点数。通常分子可以直接取数, 或经简单计算,而分母要取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数, 如果各期时点数余额的波动性较大, 也可以采用各期余额的平均数计算。

  二、指标分析的频率问题

  在职称考试的教材中, 为了简单起见, 各类指标均以年度指标或年末数为例, 但在实际工作中,年度分析的时间跨度较长,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 往往进行半年度、季度分析甚至是月度分析。这样, 在计算各项指标时, 时点数就要用到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数, 比如半年度的期初期末数、季初及季末数、月初与月末数, 而不只是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另外, 在计算营运能力指标时, 根据分析的需要, 计算期天数相应地由360天调整为180天、90天或者是30天。这样对指标的分析才更加科学、合理。

  例如, 某企业6月份的利润表反映, 上半年的营业成本为7000万元, 6月底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年初存货余额3000万元, 6月末存货余额4000万元, 则平均存货余额为3500万元。通过计算, 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为2次, 存货周转期为90天( 180天/2) .这里的计算期天数就不是全年的360天, 而是上半年的180天。同理, 如果计算每季度的存货周转率, 计算期就应用90天。

  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 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如果按此指标计算, 分子包括的范围比分母包括的范围要小, 产生口径上的不一致, 需要进行完善。笔者认为, 分子在销售收入净额的基础上应加上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广大的一般纳税人来说, 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 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06或者1.04.因为在日常的货款回收业务中, 每收到一笔货款, 通常不区分包含多少收入和包含多少销项税额, 所以, 在应收账款余额中通常也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例如, 某公司全年的销售收入净额为16000万元,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2000万元, 按原指标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8次, 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5天; 若按完善后的指标计算, 即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 则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36次, 应收账款周转期为38.5天。与原结果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 但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情况。

  四、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

  涉及到三年平均增长率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销售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等指标。在中级会计资格的《财务管理》教材中,“ 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 ……式中,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指企业三年前的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比如在评价2007 年企业绩效状况时, 三年前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是指2005 年年末数”。笔者认为, 其中的“2005 年年末数”应修订为“2004 年年末数”, 因为所有者权益年末数为时点数, 只有以2004 年年末数为起点, 经过2005 年年末、2006年年末到2007 年年末, 才是三年。而如果以2005 年年末数为起点, 经过2006 年年末到2007 年年末, 才是两年。这不同于教材前面的“ 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 因为营业收入是时期数,在评价企业2007 年的绩效状况时, 三年前营业收入总额就是指2005 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同理, 在计算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时, 基期利润总额是指本年度往前算( 含本年度) 的第三年度的利润总额。也就是说, 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 由于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不同, 基期或起点的选择也不一样, 应注意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