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负归宿的一般均衡说明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要:本文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归宿。文中将整个经济划分为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和非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通过需求、供给......
  本文运用一般均衡方法,分析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归宿。文中将整个经济划分为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和非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通过需求、供给、要素市场出清和投入产出相等四个方面,研究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所有产品和要素在各个市场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影响,从而确定税负的分布。根据我国数据测定要素替代弹性、产品需求替代弹性等参数,代入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所得税并不完全由资本承担,资本只承担了税负83%左右,还有17%左右转嫁给劳动要素。由于要素的流动性,资本承担的83%税负部分不只是由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的资本承担,而是由全社会资本共同承担。

  一、引言

  在经济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纳税义务人并不是税收负担者,纳税人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来转移税收负担。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政府课于他们的税收,而通过购入或卖出产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承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收转嫁过程的终点,是指税收负担者无法将其负担再转嫁到其他人身上,而最后由自己来负担的状况。税负归宿理论描述了税收负担的最终分布,研究谁承担了税收的最终负担。

  最简单的税负归宿分析方法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表明税负归宿主要由个人或企业避税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这种难易程度以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衡量。同时,这些因素也能确定税收的效率损失对个人和公司行为造成的扭曲。局部均衡分析可以阐明税负归宿研究的基本原则:竞争条件下的税收的经济归宿仅仅取决于市场情况,而与税收的法定归宿无关。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仅考虑税收对单一市场的影响,割裂了与其他市场的联系,而绝大多数税收对多个市场的行为发生重要作用。另外局部均衡分析只能确定税负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布,而不能进一步说明是哪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或者哪一类消费者承担了税负。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能有效克服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已成为当今税负归宿分析方法的主流。税负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对一种商品或要素征税对全部商品和要素在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和影响,再从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中,分析整个税负的分配状况,尽可能全面地探求税收变化的各种效应。高培勇(2005)认为,之所以要对税负归宿问题作一般均衡分析,是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供给、需求等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若将税收归宿的考察仅局限于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特定市场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完全的。比如,许多商品和生产要素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当一种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动时,不仅该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要因此而发生变动,它的替代和互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及价格也要随之发生变动。不仅如此,这些替代和互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动,还会进一步对它们各自的替代和互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产生影响。这样,只要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动,就会在整个经济中引起一系列的一层层的连锁反应。为了使税收转嫁和归宿问题的分析更贴近现实,就要从因政府征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一层层的连锁反应中,探求整个税负的分配情况,即对税负归宿问题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Harberger,A.C(1962)建立两部门一般模型分析公司所得税税负归宿。Atkinson和Stiglitz(1980)通过成本函数重新阐述了模型,并用几何图形进行了说明。Fullerton和Metcalf(2002)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多种税收关系。本文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局部要素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传统模型做了以下改进:

  首先,剔除无关税种。Fullerton和Metcalf(2002)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存在多种税收关系。对两部门的产品分别征税,对两部门的两种要素分别征税,这样共有六个税种。然而其理论模型中绝大部分的税种是出于数学运算的目的而设立,没有实际经济含义。本文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只分析局部要素税,也就是对企业部门的资本要素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模型剔除了其他无关的干扰变量,集中阐述对企业部门的资本要素征税对所有产品和要素的影响,从而确定税收负担的最终分布。

  其次,引入产品替代弹性。Harberger (1962)两部门一般模型为简化计算做了重要的假定,用某一部门产品需求量变化与两部门产品价格相对变化的比例来表示该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这种需求价格弹性的表达式是不准确的。而且Harberger模型在经验实证分析中简单的把两种产品的替代弹性看作1,再以此推算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本文模型用产品需求替代弹性来反应两部门产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两部门产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本文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是先测算出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再根据它计算产品的替代弹性,而不是对参数做粗略的估计。

  最后,划分为直观的四方面。本模型把征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划分为四个方面来研究。第一,从供给角度通过生产函数反映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的关系。第二,从需求角度通过产品的需求替代弹性反映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第三,从要素供给角度通过市场出清条件反映生产要素供给的相对变化关系。第四,从投入产出相等角度通过要素总收益等于产品收益说明产品收益的变化与要素收入变化的关系。通过这四种角度,清楚地反映了对一部门的资本要素征税对整个经济的所有产品和要素的连锁反映和影响。

  二、局部要素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略)

  三、经验实证分析(略)

  四、结 论

  我国针对资本收益征收企业所得税,资本要素并没有完全承担这项税收负担。在合理的参数条件下,资本要素只承担了税负总额的83%左右,其余17%左右的税负转嫁给劳动要素承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资本要素征税后,如果主要由资本要素承担这项税负,那么资本价格相对下降;当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资本完全承担税负;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与非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的资本密集度很接近( =0.32, =0.33),这使征税后没有相对大量的资本要素流动到非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部门,资本的相对价格也就没有下降到资本完全承担税负的程度。

  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变化对结果有一定影响,两种产品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分别增加或减少20%,资本承担税负的比例变为93.3%和97.09%.产品的需求替代弹性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不明显,产品的需求替代弹性增加或减少20%,资本承担税负的比例基本不变。

  研究资本所得税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归宿的意义在于,资本要素大部分被高收入人持有,劳动要素大部分被低收入人持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资本所得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是累进的。然而通过本节的实证分析发现,对我国资本所得征收的税收中有一部分转嫁给劳动要素承担,这显示了我国资本税税制的不公平。